n130596

1945年,一位中国远征军的连长娶了一位日本女战俘,婚后,两人选择在重庆过隐居生

1945年,一位中国远征军的连长娶了一位日本女战俘,婚后,两人选择在重庆过隐居生活,连长没料到的是,几年之后,他竟然因此继承了一笔不小的财富。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45年5月,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在缅甸密支那地区作战。第50师149团3营连长刘运达在攻克拉因公据点后,负责看管日军第56师团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。 在23名被俘医护人员中,有一名叫大宫静子的护士。 根据军方档案记载,大宫静子1921年出生于广岛县,1943年从广岛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征召入伍。 刘运达1917年出生于四川达州,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5期。 他懂日语,曾在昆明接受过战俘管理培训,因此被指派负责管理这批医护战俘。 按照国际红十字会规定,医护人员享有特殊待遇。刘运达安排大宫静子等人继续在临时医院照顾伤员,包括中国伤兵和日军伤兵。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,盟军开始遣返战俘。大宫静子向刘运达表示不愿回国。她提交的申请书中写明,父母在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去世,已无亲人。 刘运达向上级汇报此事,经新一军政治部审查,批准大宫静子以难民身份随军返回中国。1946年1月,两人在重庆登记结婚。 婚后大宫静子改名莫元慧,随丈夫回到达州乡下。刘运达复员后在当地中学教书,莫元慧在县医院当护士。两人育有三子一女。 1950年代初期,莫元慧的日本身份曾引起当地注意。经县政府调查核实其经历后,认定她属于“国际友人”,继续在医院工作。 1978年中日建交后,日本外务省通过红十字会寻找滞留中国的日本人。莫元慧的堂兄大宫义雄通过这个渠道找到了她。 大宫义雄时任金泽市大宫纺织株式会社社长,他邀请妹妹一家到日本探亲。1979年4月,刘运达夫妇带着小儿子刘崇义首次访问日本。 在日本期间,大宫义雄提出让刘崇义留在日本接受教育并继承家业。经过家庭商议,16岁的刘崇义留在金泽读书。 刘崇义1985年从早稻田大学经济学部毕业,进入大宫纺织工作。1992年接任社长职务。他保留中国国籍,每年回达州探望父母。1986年刘运达从中学退休,莫元慧1988年从医院退休。他们住在县城的老房子里,生活平静。 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,重庆市政府邀请刘运达参加纪念活动。他在会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,引起媒体关注。 2019年,刘崇义向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捐赠了父母的照片、书信等文物共计127件,这些资料成为研究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珍贵史料。 日本金泽市政府2020年在市档案馆设立“大宫家族史料室”,展示包括莫元慧在内的家族历史。中日两国学者据此开展了多项研究。 刘运达夫妇的跨国婚姻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具有独特性,为研究战后东亚人口流动提供了个案。